2016年 第14期目录
前沿视界 (1) 英语词汇增长路线图理论研究 蔡激浪 (3)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激励机制构建研究 曾怡华 (6) 依托优势学科先导性构建研究生创新型培养体系——以西安科技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为例 赵心恬;汪梅 (8) 学术活动对数学类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索——以山东科技大学为例 孔环;李晓 (11) “创新创业”引领下的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研究——以辽宁科技大学工商管理专业为例 张琦;金玉然;宋伟 (13) 研究生《临床免疫学》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探索 胡雪梅;姜昱竹;张晓姝;张海霞;刘现兵 (15) “互联网+”时代下计算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刘永彬;欧阳纯萍;阳小华;刘志明 (17) 基于中俄联合培养下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实践探索——以黑龙江大学中俄联合研究生学院为例 桑田梓;吴伟 (19) 学习共同体:“高”“大”衔接的立交桥——构建大学生学习共同体的实践探索 邓倩文 (22) 地方高校大学生感恩教育现状及路径选择研究 王姗;陈旭华;罗锦超 课题研究 (25) 私立华联学院工商管理系课程改革与职业核心能力培育研究 陈军辉;邓洁翎;崔译文 (27) 独立学院土木工程专业实习现状调查及专业课程学习建议 王邵臻;杨建功;李哲鹏 (29) 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机械设计制造专业教材建设的研究 周胜飞;张莹;娄玉印 (31) 高校工程管理专业BIM课程建设研究 宁欣;张瀚文 (33) 大学生厌学现状与对策研究 王立志[1,2];徐树建[1,2];刘前进[1,2];胡长伟[1,2];郁万妮[1,2] (35) 培养护理学硕士研究生职业道德素养的相关研究 姜敏;田彦璋;边疆 (37) 慕课与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》课程的适融性研究 张由菊 (39) 试论当前大学毕业生就业力内涵与提升策略 牛家丛 (41) 构建开放大学学习型教学组织的行动研究 赵春青;孙顺英;陈林;边春娜;邓云岚 (43) “微时代”下大学生意外伤害应对机制研究 李萌 (44) 沈阳工学院大学生身体素质现状及原因分析 杜莹 (46) 基于“中国制造2025”对高职教育的几点思考 齐斌 (48) 学习效果影响机制与提升路径研究 陶雪萍;曾健南 博士论坛 (51) 参与科研对本科生能力培养的分析与思考 刘威;田玉冬;王广勋;张嘉炜 (53) PBL教学法在土壤学教学模式上应用的初步探究 李文彦;李永涛 (55) 项目设计在化工原理教学中的应用 赵永华;周艳军;齐平;张启俭;陈国伟 (57) 关于商业伦理教育的几点思考 季皓 (59) 试论科技史在理工农医院校通识教育中的作用 李荣华 (61) 通信工程专业实践实验教学体系构建的研究 褚丽莉;李宁 (63) 以“胶体化学”为例的物理化学说课探讨 赵利民;倪俊杰;贾正锋 (65) 《自然灾害学》课程教学体系建设研究 王艳君;王国杰;邵晓华 (66) 《金属有机化学》教学中的几点体会 高伟;伍乔林;罗旭阳 (68) 思政课实践教学体系构建——以《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》课程改革为例 韩中谊 (70) 地方性院校经济学专业本科课程设置的基本思路探析 任晓红;王春杨 教海探新 (72) 《数控车床与编程》“理实一体化”教学法探讨 吴伟涛 (74) 前进还是后退——高校表演教学反思及策略 唐华军 (76) 基于创新思维培养的电路实验课教学体系的探索与实现 单薏;房国志;孙慧 (78) 基于CDIO理念下的“化工原理”课程多元化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施 王立红;郭永学;礼彤;张雷;刘楠 (80) 网络化模式在成人教育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李振湖 (82) 关于高等数学教学的思考与探析 周巧娟 (84) 开放式教学环境下综合化学实验研究 孙虹 (86) 师范类院校历史专业“考古学概论”教学内容探索 张礼艳 (88) 以实践能力培养为取向的概率统计教学 金小梅;毛本清 (89) 交通土木类专业的工程伦理教育探索 蒋忠海;张国学 (91) 刍议如何激发课堂教学生命活力——高校“基础”课教学中学生主体地位的探索 郭霞;亓慧坤 (93) “互联网+”思维下《电工电子基础》课程信息化教学模式研究 刘悦 (95) 浅析工程地质课程的特点与教学方法 谢涛 (97) 论情景模拟在培训中的运用 赵今巾 (99) 医学细胞生物学双语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陈丹娜;周鹏;刘佳 (101) 思想政治理论课“史论结合教学法”运用初探——以“概论”课第三章为例 吴韵曦 (103) NAT技术及其虚拟网络实验教学研究 邱文军 (105) 国防工程专业课程虚拟情景仿真教学运用问题探究 蔡艳平;王涛;冯国彦;李艾华;石林锁 (107) 抛锚式教学模式在排球普修课教学中的实验研究 沈德磊 (110) 基于案例教学法浅谈临床专业学习预防医学的重要性 党瑞[1];郭雨[1];关素珍[2];姜婷[2];古丽巴哈尔·卡德尔[2] 教改新论 (112) 网络环境下英语教学模式改革初探 杨静;李俊桥 (114) 新课程背景下公共教育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 刘晨光 (116) 基于CDIO的车辆工程专业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 崔宏耀;齐晓杰;李涵武 (118) 基于工程应用能力培养的“自动控制原理”教学改革研究 宋雪玲[1];宋哲英[1];刘朝英[2] (120) 《路基路面工程》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王强 (121) 基于Proteus的单片机原理与应用的教学改革 万松峰 (124) 非管理类专业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方法改革初探 杜宇[1];李楠[2] (126) 地方院校生物科学专业实验课程体系改革研究与实践 黄燕芬;韩宝银;王超英;任翠娟;姜金仲 (128) 普通本科院校数学分析课程教学改革探究 陈学勇 (130) 考核方式改革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影响探析 郭金喜 (132) 大跨空间钢结构课程教学改革探讨——以广州大学为例 于志伟[1];卢晨[2];邹剑[1];李杰[1] 高教管理 (134)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内容与途径研究 洪宇;孙洁 (136) 浅谈大学新生教育面临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陈思光;窦浩铭 (138) 新形势下军队院校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改革研究 陈迪;侯瑞娟 (140) 大学生创业素质教育问题及解决对策研究 李敬然 (142) 学院主导模式下的高校学生工作路径探析 黄刚 (144) 高校第二外语立体式学习法初探 姜玉;姜萌 (146) 也谈高职院校的实验室管理现状与提升 杜宜芳 (148) 高校科研项目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研究 张文津 (150) 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吕长平[1,2];周凤莺[3];何喜[3] 高校建设 (151) 高校社会工作的现状与问题分析 郑建芸 (154) 贯彻全民健身 推动高校体育创新 张志刚;段富贵 (156) 新教学环境下的英语专业第二课堂建设分析 董勇艳 (158) 基于提升服务能力的专业群建设实践——以湖南高速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专业群建设为例 陈安生;李龙 (160) 林业院校混合制办学的对策研究 邱向英 (162) 浅论如何推动高校就业创业指导工作的开展——以长沙某高校为例 吴名蒙 (164) 云南边疆民族地区高职院校发展对策研究 杨子平;贾玉超;邵曰凤 (166) 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务员队伍建设的探索与实践——以上海电力学院为例 储超[1];周莹[2] (168) 民办高职院校学风建设的影响因素及对策分析 何标 (170) 针对“95后”高校大学生资助工作的几点探索性思考——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理学院为例 王楚[1];翟俊伟[2] (172) 新闻宣传在民办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分析 刘阳 (174) 高校就业指导微课程体系的构建流程 莫晓苏 (176) 提高硕士研究生就业水平 高校辅导员作用举足轻重 陆丹薇 (178) 高职院校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对接问题研究 周婷 (180) 民办高校转型发展若干问题的对策研究——以西京学院为例 王小博;张毅 师资·人才 (182) 论地方高校图书管理人员素质的提升 李芳华 (184) 浙江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培训现状分析与实效研究 谢玲英 (186) 提升高校辅导员个人知识管理能力的研究 宋歌;陈慧义;王林 (188) 烟花爆竹技术与管理专业实施现代学徒制的研究 李娟 (190) 高校管理人员职业化发展及相互影响探讨 胡旭宇 (192) 河南省高校教师流失及消解途径 龚俊朋 (194) 浅谈高校辅导员的素质建设 张娟 (196) 以抓师资队伍引领地方高校“双一流”建设 郭霄鹏;张京京 (198) 学术研究、课堂教学、文化普及如何全面发展——针对新入职场的高校青年教师 焦尤杰 (200) 大学生科技竞赛在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上的启示 刘星萍;肖中俊 (202) TPACK框架下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模型 黄睿航 (204) 基于工程教育认证的机械专业人才培养 杜劲;陶恒 (206) 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探索 熊军华;王亭岭;苏海滨 (208) 论新形势下高校科研管理人员培养研究 梁婷 思政探索 (210) “互联网+”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互动模式建构 全凤英 (212) 在改革开放中加强民族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朱春花 (214)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大学生志愿精神培育的引领 周晓红 (216) 人文关怀视野下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探究 戴颖娟 (218) 爱国主义教育实践对中国力量的凝聚功能 庞润宇 (220) 新媒体背景下学生党员舆情引导探析 陈明明 (222) 高校网络舆情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者的影响及对策 刘大勇 (224) 新常态下高校学生干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路径研究 刘欢;李丽 (226)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 田冰 高职论坛 (228) 基于“一主多元”高职院校继续教育培训体系的构建 程友刚;林元宏;孙干 (230) 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的实践与探索——以湖南汽车工程职业学院为例 谭慧 (232) 基于教育生态学的高职英语听说课堂生态化核心构建 李莉 (234) 浅谈高职英语写作课中的学案教学核心框架 邓婧 (236) 5S管理理念在高职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施敏静 (238) 高职院校奖学金评定体系优化研究 李高锋;陈红杰 (240)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职业教育中的应用研究 琚爱云[1];王忠利[2] (242) 对如何促进职业技能竞赛健康发展的探讨 谢颖;袁冰滨 (244) 闽南高职院校通识教育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黄萍 (246) 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立体化课程资源构建 何炎芬 (248) 道术并重-高职教育中儒家文化精髓的回归 王济华 高教研究 (250) 基于民艺复兴视角的民间工艺美术遗产发展研究 吕跃东 (252) 电子辞典辅助专业日语“教与学”的调查研究 吴海艳;杨青青;余叶贝;方圆;曾思妍 (254) 中外网络欺凌应对对策的比较研究 胡子鸣;力莎 (256) 从云冈石窟旅游文本角度探析汉译英应注意的关键问题 刘鸿庆;徐菁;苏鹏 (258) 自在吟唱——读咏清的诗 郭楚伟 (259) 大学生创造性思维发展调查研究 周泽西 (261) 浅析教育学学科发展 周生芳 (263) 浅析对比语言学在跨文化交际中的应用 张晓倩 (265) 网络舆情对大学生的影响分析 黄涛
|